沿岷江河谷去松潘
2011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沿岷江河谷去松潘
感受松潘沿途见闻
周玉冰
 

2008年,我曾以作家的身份到达彭州、德州、绵阳、北川、汶川,错过了松潘。因为是安徽对口援建县,松潘便成了我三年来魂牵梦绕的地方。

2011年9月16日,跟随安徽中旅,我终于踏上前往松潘的路。穿行岷江河谷,一路见闻,一路感叹。

沿着岷江河谷去松潘

从成都出发,前往九寨沟和黄龙景区,有三条路线。其中,经过汶川、茂县、松潘的一条最为捷便。这也是5·12大地震受灾严重的一线。

我们6点多就起床了,这时的成都像个慵懒迷人的少妇,带着睡态打着呵欠。登上车,外面细雨朦胧。

耳畔响起婉转动人的成都方言曲调:“芙蓉花儿绽放开来粉嘟嘟,就像我们宽巷子的贾素芬,妹妹扎起黑黢黢的翘揪揪,还有一对双眼皮……”然而,我脑海中还是5·12后在灾区见到的情形,无意去倾听与回味关于成都女孩的歌谣。

天色大亮,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水青山。这得利于都江堰水利之便,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经过都江堰,我们就与岷江邂逅了。沿着河谷逆流而上,是我们要去的松潘。

映秀镇的幸福与悲伤

进入汶川县境,蓝底血字的“5·12大地震遗址”标牌,以及路毁桥断的场景不时从窗前闪过,令人悲痛。

新建的映秀镇出现在公路的右侧。小镇的重建是打旅游牌子。新建的街面上多是旅馆和酒店,有6000多人口的新镇上有上百个临街商铺,出卖些樱桃酒、羌绣等特色产品。

雨丝很密,妇女们在叫卖雨伞,十元一把。我问卖伞的尚仕良生意怎样,她说这里雨多,能卖些。

罗国广(音)告诉我,援建的新房按人口分配,他一家三口分了套一百平米的临街房子,开起了旅馆,每天经过映秀的人不少,但都是在5·12纪念碑前合个影就走了,因而生意不怎样。

映秀镇5·12纪念碑是在新镇旁一个倒塌的房子前用巨石刻了一个钟面,凝固的时间镌刻下了悲怆的记忆。留影的人抢着上前。不知远道而来的人们可清楚,映秀的老城在岷江的另一边,已经是一片废墟。

我自然地想起了映秀小学的老师张米亚。地震来临时他张开双臂护住两个孩子。为了救出还有生命特征的孩子,只得锯下他的双臂。“摘下我的翅膀,送你去飞翔”是他生前爱唱的歌,他用生命诠释着歌词。

羌族村寨的美好未来

沿途几乎都是新建的房子,浓郁的藏羌风格。许多房子上插着国旗,在高原风里招展,灾区人民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恩。

进入茂县,海拔越来越高,细雨也被我们甩在身后。高原的太阳、高原的天空、高原的白云、高原的风,高原特色越来越鲜明。山腰上,牦牛悠闲。

出茂县县城不远,一个特色鲜明的羌族寨子出现了。寨子前有个别具风格的酒店。我们下车就餐,几位衣着漂亮的羌家姑娘迎接上来,随后进行欢迎仪式,很郑重的欢迎词后,我随大家用麦秆吸着青稞酒,带着一股奶香,随后踏阶而上,步入酒店。耳旁长号响起,紧接着“砰砰砰”三声枪响。

村子叫甘青村,全部是灾后重建的。登高远眺,高山间,土红色的房子错落有致。墙体上饰有粗犷图案,有的挂着牦牛头。石块垒叠的墙基和院落很古朴,院墙和屋顶上都堆积着羌民崇拜的白石。

身穿美轮美奂的羌族服饰的姑娘告诉我,酒店是村子的,开业以来生意红火,还接待了不少名人,村子准备大力发展旅游业。

松潘,洁白的哈达

车子一会行驶在岷江河谷,一会翻越十八弯山路,穿越隧道与棚洞。有时桥下是惊天涛声与滚滚骇浪,有时身旁是嶙峋怪石。我佩服司机车技的高超,据说,行驶这条线路的司机都有个“雅号”——穿山甲。

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到达海拔近2900米的松潘县城。一进城就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古城墙。松潘古称松州,松州古城,东西两段城墙沿山脊而筑,巍峨耸立。

车子停在古城北门前,远远就能看到皖人赵朴初题写的“松州”二字。此情此景,看到同乡的题字,无比亲切。

三年的援建,安徽共投资21.38亿,涉及六大类320个项目,上万人次的安徽老乡在这里奉献。还留在援建办的王正和、彭新建两位负责人,脸上都带着高原红。当我们一下车,热情的松潘人为我们献上宽长、洁白的哈达,问候 “扎西德勒!”

风很大,气温比成都低十来度,但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浓浓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