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到眼盲耳背,神志不清 难道只有“桃姐”可以依靠吗?
2012年5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六旬保姆突然离世,八旬雇主伴尸多日,饿极吃生菜
当你老到眼盲耳背,神志不清 难道只有“桃姐”可以依靠吗?

记者 张敏/文 黄洋洋/图
老人被医护人员送去检查
 

昨日上午10时许,在省城桐城路与青弋江路交口一小区居民楼内,发生令人扼腕叹息一幕,有居民意外发现,6号楼一楼院内,有位白发老人举止反常,时而吼叫,时而来回焦躁不安地踱步,之后,该老人竟在众目睽睽下,抓来一把院内种的蔬菜,直接塞入口中咀嚼,很明显是饿坏了。

居民急忙报警求助,警方及时赶到,将倒在院内气息微弱的老人搀扶起来后,检查老人屋内,竟在次卧的床上发现另外一名老太,却已经死亡多时。

警方调查发现死者为一名6旬保姆,姓计,并无明显外伤。获救者为雇主,姓王,已80多岁高龄,无法言语,行动不便。

异常:八旬老人口嚼生菜,惊动邻居

记者赶到现场时,获救的八旬老人已被送往医院检查治疗,而警方正在对死在床上的老太进行勘检。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二楼住户,其称先发现楼下老头口嚼生菜,之后又倒在院内地上,伴有痛苦的叫唤声,于是通知了警方。

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在连续两天时间里,该老头长时间蹲在院内空旷地上,“不时吼叫,日夜都叫唤,非常扰民。”但之所以未及时引起居民留意,是因为该老人已年逾八旬,双耳失聪,视力萎缩,口齿不清,而且伴有间隙性老年痴呆,“一犯病时,连话都说不出来,即恢复片刻正常,说话也吞吞吐吐,根本没人听得懂。”

惊愕:六旬保姆死在床上,邻居称已有两日未见

这样一个行动和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八旬老人,平日里都依靠好心的保姆全程服侍。

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这户人家租住在此仅有两年时间,但周围不少邻居对这位保姆称赞有加,“很勤快,也很随和,还在院内种点菜,把雇主服侍得很好。”

这位保姆姓计,64岁,肥东县石塘镇马集乡人,服侍老人已有十多年时间,居住在老人家中,睡在靠北边的小卧室。

而有居民反映,已有两日未见该保姆。

原委:保姆悉心服侍14年,获救老人独子在海外

警方检查后发现,屋内门窗均完好无损,死者身上也没有明显外伤,疑是发病死亡,死亡时间已有数日,具体死亡原因还需尸检后才能知晓。

民警又从家中显眼位置的电话本上,找到了双方亲属。

不一会,死者的家人哭哭啼啼赶到。据死者家属称,雇主王大爷有一个独子,在美国工作,估计已在赶回途中。

据死者家属介绍,计某1998年在医院照顾雇主的老伴。“之后经其儿子的一再挽留,继续照顾他(王大爷)。”屈指算来,计某在这家当保姆已有14年时间,寸步不离。

在5月中旬,计某的女儿还曾上门看望过,回忆说当时老母身体还算好,除了关节炎犯病外,也没有其他病史。“当时我还劝她,等到7月份雇主的孩子回国后,就将老人送往疗养院,我也把母亲接回来。”

没料到,此次一别成永别。

现状:专家呼吁“常回家看看”

安徽省社会结构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独居老人的骤然离去加上相隔多日才发现的新闻曾屡见报端,“空巢老人”这个特殊而脆弱的群体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

“老人生活安定有规律,子女往往会忽略了老人的隐性身体健康问题,一旦发生意外,很难获知老人的最新近况。”王开玉说。

“雇主的唯一儿子远在美国,可能无法顾及,雇来保姆悉心照料,用意都非常好,保姆的家人虽有前来看望,但家人有没有真正地从老人的‘身心赡养’上去关怀呵护呢?”王开玉解释。

此前,《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曾获得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通过,赡养人要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

王开玉呼吁,“常回家看看”不能沦为口号式宣传或是走过场的仪式,要时刻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要多回家看看老人,至少是抽空打个电话,嘘寒问暖。

反思:空巢家庭“年轻化”,要学会“独立”

“空巢老人”并非只在退休或是年老后出现,相反,随着独生子女长大后异地求学和工作,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年龄段也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包括了相当一部分中年父母。

王开玉分析,这种低龄化的空巢家庭将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私企老板朱刚(化名)清楚记得当年送女儿上大学时,女儿一句“我走了,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让这个在生意场见惯风雨的中年汉子一阵心酸,眼泪也不自觉滚下。

唯一的独生女异地求学,家中每每只有夫妻寂寞无言对视,思女之苦让这对夫妻感慨颇深。女儿大学还未毕业,朱刚就向女儿发了最后“通牒”,要求毕业后必须回老家择业,目的只是为了今后能更方便多看几眼女儿。

“这意味着,朱刚夫妻俩从40多岁起就已经开始过上了“空巢”生活。父母情感寄托的重点一时无处安放,从而导致心理一时落寞。”王开玉“支招”,称要化解这种空巢危机,需要中年父母不仅培养孩子行动上的独立意识,还要培养自己的“精神独立”。

“子女不在身边,父母不要过分存有顾虑,可以尝试转移自己的生活重心,将过去的子女抚养重点,转换到生活、事业和兴趣上,让自己‘忙起来’。”王开玉说,说到底,解铃还需系铃人,子女异地的一个短短的电话胜似“灵丹妙药”,会让思念的父母兴奋好久。

借鉴:社区推进邻里守望

2011年,合肥市老龄办曾对全市城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上,有三分之一多的空巢老人从来不到邻居家串门,仅有五分之一的老人经常会串门走访。

蜀山区飞虹社区书记胡晓军向记者介绍,空巢老人”危机中,其实最不应该忘记的是“邻里守望。“邻里守望是守望互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巡视管理措施,有助于邻里之间多了解、多沟通、互相照应,这应成为‘邻里自觉’。”

政府搭台,由社工牵头,给社会中的义工、志愿者们创造服务机会,使得服务社区老人成为常态化。”胡晓军说,这种“3+1”养老助老模式已开展多年。

“给孤寡、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信息登记,定期做好老人的健康记录调查,增强老人互访机制,了解老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波动,从而一家有难多家帮。”胡晓军解释道。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