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传统不意味一成不变
年轻人不喜欢,只能进博物馆
没人接班,挣再多的钱也没用
下一篇4 2012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蒋建国:
保持传统不意味一成不变

记者 朱玉婷/文
职务: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
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
 

有两张响亮的名片让世人认识和了解安徽,一张是黄山,另一张就是黄梅戏。风风雨雨几十载,黄梅戏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辉煌,“五朵金花”时代的巅峰,也有过低谷,如今,在历经了两年的转企改制之后,更名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黄梅戏“梅开二度”,焕发了新的活力。

问:转企改制之后,您认为对于省黄梅戏剧院来说,始终要坚持,或者需要被改变的是什么?

答:之前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也要保留。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适应和磨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化企业。艺术生产对于一个艺术院团来说是根本,但艺术生产的方式和之前会有不同。

问:省黄梅戏剧院在转企改制之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50多年来一直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后,最大的挑战就是思想要转变。真正能将自己放在文化企业的位置上,审视创作、经营、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运营,这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文化企业。

最大的挑战来自思想

问:在艺术生产上,转企改制以后,最明显的变化在哪里?

答:会更多地考虑到市场,考虑到一个作品如何进行市场的流通和运营。转企改制之后,在抓艺术生产的方式上有所转变,更多地考虑市场、考虑观众、考虑流通。这不仅是一个作品,也是文化商品。

问:有哪些新剧目上演?或者说,在艺术创作上有什么新动作?

答:黄梅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音乐悦耳、委婉动听,我们排了一些大型的黄梅戏演唱会,比如,大型黄梅戏交响演唱会《天上人间》、黄梅戏情景剧演唱会《永远的黄梅》、迎接建党90周年所做的黄梅戏清唱剧《红梅赞》等。

这是在寻求一种新的形式,用新的形式演绎传统经典,“老瓶装新酒”。保持传统也不意味着就是一成不变。

艺术生产更多考虑市场

问:当下,倡导文化和科技相融合,那么省黄梅戏剧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答: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运用新科技、新手段为传统的舞台艺术找到平台,就推出了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演出效果很好。让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问:新的科技手段的加入,会有更多年轻观众加入到黄梅戏爱好者的行列中来?

答:如果能够让中老年观众和年轻观众都喜欢戏曲,就是一件好事。《牛郎织女》就较好地处理了两者关系。3D技术的加入,许多年轻的观众加入进来,包括大学生甚至少年儿童也愿意走进剧场来看。

让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立足舞台兼顾更多业态

问:您作为省黄梅戏剧院的领路人,在您的心目中什么样的剧院才达到了您的理想?

答:黄梅戏是戏曲百花园中异常夺目的一朵。我是上世纪80年代进入黄梅戏剧院,经历过戏曲辉煌的时代。当时物质是匮乏的,演出形式也是单一的,和今天不能同日而语。

未来我想象中的黄梅戏剧院,是一个主业即舞台艺术突出,黄梅戏是我省的也是全国的,在这个领域应该挑重担、争一流,相关其他产业发展是多元的。立足舞台,兼顾更多的业态,使这样一个有着良好基础和广泛影响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有更好的作品更好的人才队伍,还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在服务社会服务观众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问:会不会排一些和当代热点相关的现代戏?

答:因为戏曲类的舞台艺术自身的特点,和当代热点相联系的相对较少。如,黄梅戏《安徽好人》就是现代戏,但是当下叫好又叫座的戏曲现代戏确实不多。

缺乏真正意义的时代精品

问:提到黄梅戏,很多人会想起严凤英、王少舫、“五朵金花”等大家辈出的时代,但当下却很少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是什么原因,人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吗?

答: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其他文化形式的兴起,客观上存在对戏曲的冲击,以前艺术形式少,大家关注点很集中。

现在缺少真正意义的时代精品,全国对舞台艺术的研发都有所忽视,每个剧团只有几个编剧,在质和量上都有不足,青黄不接,剧团也缺少了一度创作的有力支撑,剧团就缺少精品。其次,还有很多唱段也很好但是没有唱出来,是因为演出的频率不够高。

问:是什么造成了“剧本荒”的局面?

答:戏曲普遍都存在剧本荒。现在写一集电视剧本几十万很正常,写一个舞台剧要过五关斩六将,兼具思想性艺术性才能通过审查。因此,现在专业的优秀剧作家确实很少。

问:如今学习黄梅戏的年轻人多不多,就拿省黄梅戏剧院来说,青年演员占多大比重?

答:省黄梅戏剧院在聘人员有160人,包括舞台、行政、演员等等。我们演员分为演出团和小梅花剧团,演出团都是成年人,小梅花剧团当时招进来都是小演员,如今大概二十多岁,有三十来人,应该说青年演员的比重并不算少。对于后续人才的培养,像安庆的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其中的黄梅戏表演专业,每年都在招生。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