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
2012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芜湖市市长杨敬农:
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

记者 赵汗青 王小雨 李青松 文/图
杨敬农在接受采访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上的服务理念,我们一定能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好。”在接受星报记者专访时,芜湖市市长杨敬农道出了芜湖民生工程为何亮点频现的原因。

紧公用支出、松民生投入,将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力促芜湖300多万群众生活更幸福。今年芜湖市委、市政府继续实施39项民生工程,共投入7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

打造“五有”民生,惠及300多万群众

近年来,芜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紧紧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全市300多万群众从中受益。

星报记者: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市长,您是如何看待民生问题的?

杨敬农:我们经常说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长群众的幸福感,其实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我认为这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委和政府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民生问题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星报记者:近年来,芜湖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杨敬农:自2007年以来,已累计投入169亿元,去年一年就投入47亿元,实施了39项民生工程,惠及全市300多万群众,人均受益1200多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

实现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以及城镇低保补差标准均超过省定标准的20%以上。

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0%,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率超过45%,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病种由8种扩大到23种,住院最高补偿提高到10~12万元。

建立了低保户、五保户、计生对象、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建立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和中职教育到技能培训的终身教育资助体系,实现了均衡教育。

建立了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了城镇廉租房、公租房、安置房建设步伐,建设廉租房4.73万套、公租房1.59万套,占全省任务的21%。近三年,市区拆迁城建棚户区152万平方米,完成2532户农村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大大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

新举措新办法,创新力成就“芜湖模式”

近年来,从 “均衡教育、医药分开、公立医院改革”,到“廉租、优质、共享”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再到城乡低保一体化,芜湖市在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多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被誉为“芜湖模式”。

星报记者:芜湖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许多创新举措和亮点,已连续五年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表彰,许多工作都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请您介绍一下芜湖的经验和模式有哪些?

杨敬农:近几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创新和探索,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特色。比如,建立了廉租住房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三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建、管、养“三分离”的模式,组建了宜居集团公司,对保障性住房实行专业化管理。

另外,芜湖在全省率先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进行整合,打破城乡限制,统一参保标准,统一报销待遇,建立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相互转接机制。还有就是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取消了市、区及市辖四县共20家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低保、五保优抚对象保障标准与物价指数上涨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为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拓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与此同时,市区还取消了城乡差别,在低保、救助、住房和教育等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只要有稳定的工作和住所,都可以享受“同城同待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