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权:上大学那些年
2012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书权:上大学那些年

记者 周玉冰
 

黄书权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距离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黄书权是巢湖人,在他的眼里,家乡紧邻黄麓师范,因此也算得上是个文化之乡。

多年来,他爱着曾经的这段大学生活。

考上大学,父亲一番话语重心长

黄书权出生于文化之乡。但自从文革开始,他们那儿在外读书的人很少,故而大学、大学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显得十分陌生。

黄书权清楚地记得,被高考录取的消息是由人民公社的高音喇叭播报的,一时四乡八邻,人们口口相传。正式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和父亲正在农田收割稻子。

“我的被录取,仿佛眼前收割的稻子,总算有了个不坏的收成,看得出,父亲一向坚毅收敛的脸庞,像雾霾的天空忽然放晴,辛酸中透出慈祥而灿烂的笑容。平日里,父亲喜欢和我们谈心,不知为何,这时候反而没有了言语。” 当时父亲只是淡淡地对黄书权说:“儿子,你脚下的路还很长,要走踏实。”话不多,但是当时的黄书权还是感到了它的份量!

踏入大学 父亲的背影记忆犹新

九月初的一天,学校要开学了。父亲和母亲担心黄书权从未走出过村乡,初来乍到大城市,车水马龙的,怕黄书权眼睛不够用,放心不下,父亲决定丢下手中的农活送黄书权去上学。

那天,风紧雨骤,黄书权和父亲一路冒雨前行,好不容易赶到十几里外的烔炀镇坐上火车去了芜湖。有意思的是,黄书权那时年轻,遇事总要励志一番,“我记得当时还提醒自己:第一次出远门,就遇到了这么恶劣的天气,是不是预示着未来的‘风雨人生’呢?”

至于父亲肩挑手提行李的情景,多年来就像朱自清在散文《背影》里描写他的父亲送别的身影一样,永远定格在那里,温暖中伴着儿子的感恩之怀!

大学里的生活丰富多彩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着诱人的宁静与活力。在那个知识极其贫乏的年代,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学子,都怀有努力成为一位饱学之士的愿景。那时同学们手中的钱并不宽裕,但一有钱,总是用它来购买书籍。黄书权家中书柜里不少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是那时在学校售书亭买的。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班上有一位无为籍的同学,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即已购得数百册相关专业的图书,同学们戏称他为班级的“图书室”室长。他的生活与穿着却十分俭朴。

那时学校还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文化学术盛宴,令人眼界大开。

青春年华:大学、恩师为他带来座座宝藏

细想起来,那时的校园里,学风纯正,学术浓郁,老师们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著述,精湛的讲演,庄重的仪表,他们的诲人不倦,他们的辛勤耕耘,仿佛一切如昨,声声在耳,历历在目。这让黄书权牢记于心。

在大二的时候,黄书权庆幸他们的学校分来了一位学者书法家曹宝麟老师,这是他学习中文专业之外的一个收获。从恩师身上,他学到了书法技巧、书法理念,更从恩师言谈举止和信函中学到了写字、为学、做人的纯正与厚重。这对黄书权后来的编辑生涯,尤其是在与人交往中受益匪浅。

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驿站。上大学,在与导师、同学朝夕相处中,学子学知识,学做人,然而她更像是要交给你一把钥匙——教会你开启知识和人生的大门。毕竟,人生大学,没有围墙;知识学问,永无止境。每一个人,应当一辈子珍惜时光,自强不息!

(黄书权:安徽教育出版社编审、《青苹果》主编、书法家)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