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节
非常道
银行“吞吐”差别下的权力傲慢
应急教育: 能否以应试模式推进
下一篇4 2012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节

 

在全国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全市百余名优秀教师响应倡议,今年过教师节拒绝收礼。(9月9日《新京报》)

今天是第28个教师节。每到这个节日,关于教师、教育的话题总会一如既往地升温,在近几年的同一节点,教师收礼与倡议拒绝收礼,几乎成为媒体报道中关于教师节的两个必选内容。而将之放大到整个社会场域,每逢大小节日,商家的包装与宣传,相关利益方借机行“节日之便”,教师节也只是这种节日流变趋势中的普通一例而已。

而教师收礼之所以招致更为强烈的争议,在于这个职业所承受的社会期待更高。教师节的境况,缘于整体社会情境的一般化,也与当下教育的现实状况密不可分。社会对于教师节和教师的态度,其实是对于教育态度的一种间接表达。不独教师,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敬意,不外乎职业精神的彰显。以此观照教师这一职业,其职业精神的表现无疑离社会期待还相差较远。

一方面,学术造假、教育暴力现象,乃至教师人格的缺失,都让师者的形象蒙受诟病;另一方面,教师下跪、待遇、地位偏低又反过来加深人们对于教师职业的难以认同。这些隐情,其实是教师节的收礼风所不能遮蔽的。反而,它以一种虚假(至少是部分)的社会“拥戴”氛围,道出这种尊重的真实分量:送礼并不可怕,怕的是送礼并非源自发自内心的尊重。

教师节被异化,还不限于社会加之于它的畸形庆祝仪式。舆论的关注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这种差异。当大部分人将关注的目光和批评的对象定位于种种送礼现象,却也在不经意间以一种城市化的视角,忽略了原本就处于边缘化的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不难想象,对于身处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他们来说,这一天,没有鲜花,也可能没有送礼,甚至这个节日之于他们已不具备形式上的仪式感。在教师待遇普遍不高的语境下,他们更是弱者中的弱者。所以,公平性的关怀诉求,应该在这一天将更多的问候与关怀送给他们。

社会思潮、教育制度、社会之于教育的态度……教师节上的种种反映,只不过是这一系列现象累积的现实之果。而包含之内的教师的地位与待遇,更是教育现状在这个节点上的一个投影。所以,我们在这一天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节,其实就是在反思,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和教育。必须怀着憧憬,在一种健康的教育氛围中,教师以及教师节都将收获正常的长期性的社会关注,并承受教育兴国的时代期许。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