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不想活” 子女有责,社会也该反省
非常道
马悦然为何不接受贿赂
“被上十节课”的忧思
下一篇4 2012年10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人说“不想活” 子女有责,社会也该反省

金戈
 

重阳将至,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百姓心声”重阳节特别节目中采访了这位老人,问她在乎什么?老人居然说年龄大了不希望活着,原因是现在的孩子不像从前,从他们身上感觉不到温暖。(10月22日中国广播网)

应该说,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而空巢家庭的增加和空巢期的提前到来,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无法克服的一种家庭结构性缺陷,这导致了养老载体空洞化。

不过,新闻中这位老人的境遇则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三个女儿虽然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却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这就需要具体分析。其一,传统社会伦理中,女儿一出嫁就是“泼出去的水”。虽然这种理念极为落后,但的确拥有一定的市场,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缺少儿子的家庭在传统伦理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空巢。对此社会舆论有必要在强调男女平等的同时,重申女儿应该同儿子一样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其二,要正视大城市的生存压力问题。笔者不清楚老人女儿的工作属性,但一则调查显示国人休闲时间连续三年下降。同时,一些私营企业超时工作,员工的休假权难以保证,“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应该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应该写入《劳动法》,要从法律上规定子女的探视义务,必须加强对劳动者薪假的保障,这样,“常回家看看”才能真正有时间条件上的进一步保障。

其三,随着更多的子女外出打工,更多的年迈父母老无所依,外出务工人员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只能成为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不过乐观地看,随着经济发展,养老功能将逐渐从家庭向社区和机构转移,同时赋予公共养老机构以情感慰藉的功能也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应该是家庭和社会双位一体,突出社会的养老作用,可能更有实效。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