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在腾飞,感受实实在在!
2012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皖江在腾飞,感受实实在在!
本报大型图片报道“走进皖江示范区 画说产业承接”好评如潮
记者 祝亮 李超钰 程兆
 

从11月4日起,本报连续推出大型图片报道“走进皖江示范区 画说产业承接”,3天4个整版26张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沸腾的皖江、崛起的皖江、腾飞的皖江。正如一位读者说得那样:“看了星报后,我第一次觉得皖江示范区离我们这么近。皖江在腾飞,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星报读者说:真心为安徽的腾飞感到自豪

“这两天,我一打开《市场星报》,首先就翻看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图片版,真的很震撼,很久没离开过合肥了,没想到安徽这些城市的变化有这么大。”家住合肥市舒城路1号某单位宿舍的孙女士对记者说道。

“过去,安徽给外地人,甚至是咱本地人的印象就是农业大省,相对沿海地区比较贫穷落后。这几天电视、报纸上经常说安徽发展如何如何快,但都是些枯燥的数字,我们老百姓感觉不出来。看了这么多的皖江城市工业企业的照片,才真正发现,安徽在发生着巨变,变强了、变富了!你看那一个个高耸入云的烟囱、塔吊,多像是给安徽插上了无数的机械臂膀。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徽人,我很开心,很有自豪感。”

采访对象说:有那么多大企业落户安徽怎能不富强

记者在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某材料企业采访时,技术员小金进行试剂合成的一幕,被记者抓拍了下来。而这张照片随即也出现在了《市场星报》的版面中。

“我看到报纸了,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有些惊喜和意外,发现自己工作时状态还是蛮专注的,就是自己感觉不怎么上相。”小金说:“马鞍山离南京特别近,离长三角特别近,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们这里才有这些热火朝天的建设、发展场景。现在才知道,原来安徽很多城市都和我们这里一样,都有很多大企业落户,大家都有一样的激情和干劲。安徽怎么能不富强?”

专家学者说:皖江示范区是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

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安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吕连生,在看了本报“走进皖江示范区 画说产业承接”系列报道后也是赞不绝口。

昨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非人为形成,而是历史的选择,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选择。沿海地区的经济转型带来了产业的转移,这些产业转哪里去?对于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来说,有比安徽更好的选择吗?现代社会,无论哪个国家,经济发展都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梯度递进的过程,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安徽已经等到了这个时机,怎么也该轮到安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了。

记者手记

皖江如画,转不完、看不尽、拍不够

对于记者来说,这次皖江之行,一方面是贯彻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另一方面是落实省委“集中媒体资源、创新传播方式、壮大宣传声势、助力安徽崛起”、“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力量巨大作用”的要求。但对于记者本人来说,更是受益匪浅:在途中,记者和同行不断交流拍摄、采访、写作技巧,锻炼了技能,提高了业务水平;在拍摄中,捕捉到了许多原本在城市里无法看到的宝贵画面,创作出了许多精品照片;在心中,记者切身感受到皖江城市快速的发展,深为安徽的崛起豪情满怀,备感荣耀。

用同行的一句话来说:“第二批走转改皖江行怎这么快就结束了,我还想去看马鞍山长江大桥、想去爬皖电东送铜陵高塔呢!皖江这么美,几天时间真是转不完、看不尽、拍不够!”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