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安徽加速崛起
2012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位经济学家眼中的安徽经济十年发展
抢抓机遇 安徽加速崛起

祝亮 文/图
 

十二五规划目标

“说到近十年来,我省经济发展最大的特色,那就是快!”我省著名经济学家、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安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吕连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十一五”才是我省发展、赶超的黄金时期,而2009年这一年成为证明我省真正开始加速、发力的关键年份。

安徽错过多次机遇,现在抓住了!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与国家几次重大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但这一次,经济转型、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安徽是抓住了、抓紧了、抓对了。”

据吕连生观察,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我省真正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2009年这一年,我认为是一个转折年、关键年。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从而也波及我国,包括沿海发达省份在内的我国多数地区增速开始明显放缓。但就在这一年,安徽却实现了三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全省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接近万亿元;三大产业产业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第二产业占三产的比重首次超过50%。所以,2009年的成绩证明了安徽的黄金发展期到了。果不其然,在2010年、2011年,良好的表现得以延续。”

“今年,我原先很担心受外因影响,安徽能否顶得住。但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出来后,让我长舒一口气,安徽的增速不但保持住了,在中部省份里也将增速第一的位置更加巩固。”

承接产业转移,是历史赋予安徽的使命

“要说安徽为什么开始发力了,总结我们自身原因的话,我认为是区域经济找对了!长江淮河把安徽均匀地划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这是大自然和历史赋予的,并非人力能轻松改变的。历史上,我们搞过皖南学皖北,也搞过皖北学皖南,但事实都证明是行不通的,全省不可能都煮成一锅大锅饭,搞同样的发展模式,走一样的路。”

“所以,我认为首先就要归功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初,示范区规划获批,让安徽第一次有了国家级的经济区域。但示范区的诞生,并非人为形成,而是历史的选择,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选择。沿海地区的经济转型带来了产业的转移,这些产业转哪去?对于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来说,有比安徽更好的选择吗?事实也证明了,和长三角接壤的滁州、宣城等成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滁州苏滁产业园、郎溪无锡工业园等,已出现了长三角城市产业‘打包’转移的现象。现代社会,无论哪个国家,经济发展都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梯度递进的过程,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安徽已经等到了这个时机,怎么也该轮到安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了。”

“再就是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合肥经济圈以及科技创新试点省等区划经济的建立,起到了配合皖江的重要作用。过去安徽从没有增长极,到现在拥有了合肥、芜湖这两颗耀眼的‘双子星’。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皖北的政策措施,把极富成长空间的皖北地区调动了起来。这些共同组成了我省加速崛起走向富强的关键因素。”

人物名片

吕连生

著名经济学家

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安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人物感言

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顺利并超额完成。

数说10年

● 2012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256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9.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7364.5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3928.4亿元,增长10%。

● 2012年前8个月皖江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7%、22.7%和9.8%。皖北六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增幅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20.4%,比全省高7.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88.8%,比全省高62.3个百分点。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