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提生态竞争力
2012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首提生态竞争力
省发改委副主任孔晓宏解读《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
记者 樊立慧 丁林/文 李超钰 倪路/图
 

到2016年,

○ 巢湖流域富营养化问题基本解决

○ 城市建成PM2.5监测发布体系

○ 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以上

○ 环巢湖和皖南建世界知名绿道

○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国前列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0月22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皖发〔2012〕24号,以下简称《纲要》),适时对打造生态强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明确了生态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竞争力的概念,“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如何吹响?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省发改委副主任孔晓宏,请他对《纲要》进行解读。

关键词:出炉

历时10月集体智慧结晶

记者: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安徽也一直注重生态强省的建设,更是出台了全省性的纲领,能请介绍一下《纲要》出台的过程吗?

孔晓宏: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于今年2月底启动了《纲要》的起草工作,认真学习领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借鉴吸收浙江、江苏等地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并先后赴浙江、湖南、江西等省进行调研考察,4月上旬形成了《纲要》及配套文件初稿。其后,多次召开省有关部门和专家座谈会,对《纲要》进行研究讨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书面征求了各市及省直单位的意见,在省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政协专题协商会精神以及各市、省直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网上社会各界的意见,《纲要》作了多次修改和完善,9月19日经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后印发实施。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纲要》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纲要》起草指明了方向。8月1日,张宝顺书记在省政协生态强省专题协商会上,全面论述了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指出建设生态强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重点,必须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李斌省长多次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提出了《纲要》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省政协召开生态强省专题协商会,围绕建设生态强省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并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建议案》。10个多月来,《纲要》的编制工作从基本思路研究到文本起草、修改完善和审议印发,几经磨砺,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压力

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仍严峻

记者:为什么要编制《纲要》?

孔晓宏:总体上看,我省生态环境压力很大,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水资源贫乏且空间分布不均,皖北地区“水多、水少、水脏”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亩均建设用地GDP 4.5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目前巢湖整体水质为Ⅴ类,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均为劣Ⅴ类,超过功能区标准要求。巢湖市饮用水源地——巢湖东半湖水质氮磷超标。

近年来,我省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审时度势提出打造生态强省的战略目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强省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一个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又关系民生改善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从顶层系统地安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纲要》因此顺势而生,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上,积极谋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强省建设路线图。

关键词:部署

七个途径推进生态文明

记者:《纲要》如何部署建设工作?

孔晓宏:在充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我省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状况和建设美好的实际需要基础上,《纲要》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要求出发,在区域发展、生态经济、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整治、美好家园、生态文化等七个方面作出主要任务安排,全面优化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积极探索后发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途径。

一是科学开发国土,构建主体功能明确的区域发展体系。《纲要》提出要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完善绿色考核体系,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乡建设和国土开发格局。

二是发展绿色产业,构建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

《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开发绿色生态产品,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绿色品牌。

三是强化生态保护,构建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纲要》提出要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构建皖北及沿淮平原、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皖西地区、皖南山区等四大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维护生态安全。

四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可持续的资源支撑体系。《纲要》提出要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五是实施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体系。《纲要》从与群众关系最密切、利益最直接的环境问题入手,开展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农业污染防治,实施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与控制。

六是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人居体系。《纲要》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好乡村,创建绿色城镇,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态家园,不断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人居环境需求。

七是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文化体系。《纲要》坚持以先进的生态文化引领广大群众,提出要强化生态文明施政理念,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打造生态文化载体,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浓厚的生态强省建设舆论氛围。

关键词:十大工程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记者:《纲要》如何具体推进建设工作?

孔晓宏:《纲要》抓住事关科学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生活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大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重点工程,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把生态强省建设蓝图和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一方面有利于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尽快建成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十大工程的目标定为2016年,根据生态强省建设进展和形势发展需要,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工程内容。

一是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淮河、巢湖、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跨流域、跨区域调水项目。到2016年,巢湖流域富营养化问题基本解决,淮河流域水质进一步好转,新安江流域水质保持优良。

二是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清洁等项目。到2016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80%,农业污染物排放水平下降10%左右。

三是空气清洁工程。实施城市PM2.5监测能力建设、烟气脱硫脱硝及酸雨控制等项目。到2016年,全面防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城市建成PM2.5监测发布体系,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四是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山地造林攻坚、丘陵增绿突破等项目。到2016年,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以上。

五是生态安全提升工程。实施环巢湖生态示范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到2016年,一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

六是循环经济壮大工程。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低碳园区建设、再制造等项目。到2016年,60%以上省级开发园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聚集、低碳发展的产业园区,建成1000个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和重大项目,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较大规模。

七是绿道建设工程。建设区域、市域和城市绿道等项目。到2016年,全省设区城市和县(市)城区建成绿道3000公里以上,环巢湖和皖南地区景观绿道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绿道。

八是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等项目。到2016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到45%,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九是食品安全保障工程。构建食品标准体系及食品安全生产、流通、消费追溯系统,提升食品监测检测能力。到2016年,打造一批农产品安全示范基地和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十是绿色消费工程。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节能家电消费等项目。到2016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居全国前列,设区市全面实行节能及新能源公共交通,形成多层次的绿色消费示范模式。

关键词:蓝图

水更干净 空气更清洁 食品更安全 环境更良好

记者:《纲要》绘制什么样的建设蓝图?

孔晓宏:《纲要》从遵循科学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角度,描绘了生态强省总体建设蓝图:到2020年,基本建成七大体系,力争全省生态竞争力综合指数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强省,使城乡居民都能喝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吃更安全的食品,享受更良好的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我省适应建设美好安徽新要求,设立的事关发展与保护的综合性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新理念,彰显了我省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强省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纲要》将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为五个建设目标,有利于实施过程中与建设任务和工程相衔接,可考核和评估。一是力争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和基地;三是确保资源产出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创建一批低碳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强市;五是建成绿色消费先行区。

关键词:衡量

创造性提出生态竞争力

记者:《纲要》怎样衡量建设成效?

孔晓宏: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指标体系,客观评价生态强省建设水平是贯穿《纲要》编制的重大问题。在认真研究、借鉴国家发改委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和中国社科院环境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纲要》从我省经济、社会和自然状况出发,按照代表性、可操作、能考核原则,创造性地提出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经充分衔接省“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四大类,包括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和1个评判指标。评判指标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满意度。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是衡量生态强省建设成效和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

关键词:实施

给力生态强省建设

记者:如何保障《纲要》顺利实施?

孔晓宏:《纲要》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执法监管、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体制机制,为生态强省建设提供全面制度支持。

政策方面要建立财政投入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完善价格、税收等市场调节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科技方面要重点突破一批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一批低碳生态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引进和培养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的高端人才。

监管方面要形成较为完善、具有安徽特色的生态强省法规体系,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组织方面要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构建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市、县和省直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发挥考核评价激励约束作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