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命运 需更多人关注
2012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京剧命运 需更多人关注

叶孤城
 

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张君秋之子张学津,和另一位京剧界的泰斗级人物,京胡大师姜凤山这两天先后离世,令人惋惜不已。然而,我们也只能是表示惋惜而已,因为京剧尽管是国粹,却跟大多数当代人始终很隔膜。

老一辈人往往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接受不了戏曲这种艺术形式。张学津曾在自传中写道:“我们的儿孙辈,不肖子孙竟到了只知道唱流行歌曲的梅艳芳,而不知代表中华民族艺术国粹的梅兰芳大师是谁!是悲哀,是耻辱,也是我们的责任。”

张先生说得不错,京剧作为传统艺术瑰宝,如今其影响力之萎缩,其受众面之逼仄,确实令人痛心。我上班的地方,时常能听见旁边有老年人咿咿呀呀在吊嗓子;家里电视上的戏曲频道,只有外婆来才会打开;戏班子过来演出,观众也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

年轻人也许还知道梅兰芳,因为课本上有他的介绍,但就欣赏能力而言,他们恐怕只能欣赏梅艳芳之类的流行歌手了。电影《霸王别姬》上,程蝶衣成了角之后,大红大紫的程度,不亚于今天任何一位天王巨星,可电影上也说了,那是“赶上好时候了”。

所谓的“好时候”,无非说有观众基础。如今京剧日益没落,最主要原因则是普通观众对其完全没有鉴赏力,尽管包括几位前中央领导人在内的票友,及业内人士为京剧普及做了很多工作,但并没能挽回其颓势。

当今文化娱乐的丰富化和多元化,阻断了新戏迷的培养之路。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来就支离破碎,没有一点国学根基的人,很难让他产生对京剧的兴趣,何况京剧和其他戏曲相比,吐字多用方言,光是语言障碍就很难跨越。

再则,京剧因为时代环境的变迁,俨然已经成为一门类似书法的观赏性艺术,曲高和寡,理固宜然。在这个大师稀缺的年代,京剧大师是去一个少一个。京剧的命运,需要更多人的关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