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节令 源于实践
2013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谚语篇:
农时节令 源于实践

张亚琴 整理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流传于农村的节气谚语,大多和农业生产有关,是农民根据天象、气候和节令长期观察而形成的一种经验,并以谚语的形式表达出来,预测天气,指导庄稼的播种,比较准确。所以,人们对于民谣非常重视。

小时候就听过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

节令和天气对于农民种庄稼是非常重要的,错过了时间和天气,很可能就会失去整整一年的收成。

下面所列举的和节气有关的谚语,都是在安徽地区广为流传的。

◆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

◆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棉花。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

◆伏里有雨多种麦。

◆麦怕清明霜,稻怕冷北风。

◆寒露油菜霜降麦。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冻死狗,七九八九扬花看柳。

食品篇:清明食青团

下周就是清明节了。现在合肥的各大超市和面包店里,青团都是热销的产品。

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青团本是江南一带的小吃,青色的,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

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有一点儿黏,却不粘牙齿,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化,简直让人停不了口。

立秋吃西瓜

立秋,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合肥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在立秋这天吃西瓜的传统。

据说,这是根据传统中医来的,因为西瓜属生冷食物,进入秋季以后,天气转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再吃它就不太适宜了,立秋应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吃西瓜。因此,在合肥的一些老人中有“立秋过后不吃西瓜”的说法。

秋分窃瓜芋

秋分有祭月的传统。

而在安徽歙县一带,每逢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偷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

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冬至面和粑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在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此外,还有吃南瓜粑粑的习俗。

在每年的冬至来临前,皖北地区有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张亚琴

故事篇:立春啃萝卜

传说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每个人都得了这种病,便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

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

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啃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牡丹开放在谷雨

传说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株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

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

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并得知她是位牡丹仙子,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株牡丹。

牡丹仙女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

谷雨历尽艰险,救出了众花仙。

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

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朵们的生命。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念谷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