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领涨 技术性反弹
新股改革方案的四大亮点和五大缺陷
3上一篇 2013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股改革方案的四大亮点和五大缺陷

 

端午长假前,证监会公布了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市场多空激辩。主板的暴跌和创业板、中小板的暴涨,便最好地反映了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的亮点与缺陷。

四大亮点

第一,将使上市报告书较为真实。“意见”中规定:上市报告书中若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发行人三年内不得申报其它公司的IPO;上市后第一年若业绩下滑50%甚至亏损,将停止保荐人的资格。这项规定将有力地扼制承销商、保荐人和其它中介机构协同企业过度包装和造假上市的行为,使上市公司的质量的可信度有较大的提高,避免投资者一再上当受骗,可以较为放心地投资优质公司。

第二,可以有效地治理新股“三高”发行的顽疾。“意见”中首次顺应了市场对大小非减持价格进行限制的呼声,规定大小非解禁后两年内,股价若跌破发行价,大股东和高管减持期限将推迟半年;同时,新股上市后半年内,股价若连续20天跌破发行价,或6个月末股价跌破发行价,大小非减持则推迟半年。这个规定,将发行价与大小非和高官的切身利益挂钩,意味着:今后新股一般不会跌破发行价,从而倒逼新股以低价发行,哪怕市场好的时候也不敢水涨船高、抬高发行价。这样,既消除了长期以来的新股发行价的“三高”,防止了超募所导致的市场资金大失血,又有利于吸引社会大量资金进场认购低价发行的新股,还为二级市场提供了获利空间。

第三,今后新股不再“破发”, 对长期“破发”的老股有提振作用。自2009年7月重启IPO后,上市的885只新股中,有805只“破发”,跌破发行价的平均幅度高达54%。若今后上市的新股不再“破发”,那么就遏制了“瘟疫”传染的恶性循环,使大批的“破发”老股得以有不同程度地修复股价的机会,对二级市场无疑是利好。

第四,上市首日以发行价为基础涨50%即停牌,对创业板、中小板利好更大。由于以往大盘股发行市盈率本身就低,受制于盘子大、基本面变坏、经济转型和产业政策转向,以及市场资金严重不足,所以,今后主板中新上市的大盘股,降低市盈率的幅度有限,上市首日也不可能涨50%,而会像香港股市那样,长期停留在发行价附近,日益被市场边缘化。长假后第一天,上证指数从2310点暴跌到2126点,便显示大批投资者对IPO重启后主板市场的极度不看好,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撤离。

而此规定对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属于经济升级版的高成长中小盘股,则是利好。一方面,它们是认购新股者的重点目标,中签后的获利空间将大大超过以往。另一方面,若发行市盈率20倍,上市首日涨50%即停牌,期间投资者就有更多的买入机会,即使30倍市盈率买进,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新股30倍市盈率即停牌,对创业板、中小板现低于30倍市盈率的个股,便形成了向上牵引的作用。再一方面,上市首日在涨50%的空间里股票充分换手,次日交易就加大了流通性,避免了以往首日被主力出奇地拉高,炒新者在高位套牢,主力乘机出货,随后股价一路下行的恶劣走势,有助于新股走势平稳走慢牛,形成强烈的财富效应,以带动整个大盘上行。

五大缺陷

1,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将优先股制度与新股改革同步进行。目前的新股改革主要局限在解决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上,而没有触动导致长期熊市的股权弊端——一股独大,没完没了的新的大小非减持,倾斜于利益集团利益。若按此方案进行,家族上市企业仍占据60%~70%的股权,显然与现代企业制度格格不入。上市使流通的只有25%股权,而1~3年后,另75%股权将在二级市场高价减持,精准套现。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个新股上市,就意味着三年内还连带三只新股上市。这就是市场恐惧新股扩容之所在,新增机构资金是绝不敢轻易入市的,更不要说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市。

为了解决这个股市顽疾,此前,肖钢主席已明确宣布将推出优先股制度,在5月底向国务院上报5家试点后,分三个步骤推进优先股制度,即国务院发文件,各部委出规定,交易所出细则,此项改革是股市红五月暴涨的主要原因。

然而遗憾的是,在优先股制度尚未成型的情况下,证监会却率先推出了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将二者进行了分离,令市场十分失望,遂作出了恐慌性暴跌的激烈反映。如果管理层能将优先股制度与新股改革一并推出,那么,新股改革就将成为市场的重大利好,甚至是振兴中国股市、造就牛市、实现中国梦的催化剂。

即使推出优先股制度尚需要一定时间,那么也可以用变通的方法告知市场,即今年下半年只上市已过会的83家新股,仍用新股改革方案的规定进行,而从明年起,上市的新股则要推行优先股制度。若此,市场便会对新股改革持肯定态度。

2,没有对造假公司和中介机构作出具体的惩罚规定。为了加强对造假行为的震慑力,最重要的是推出集体诉讼制度,让造假公司和中介机构罚得倾家荡产,才能真正杜绝造假上市。

3,没有突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倾斜。现方案只强调了在新股的网下申购中,40%优惠配给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颇为市场诟病。而在网上申购中,仍然沿袭“拼资金”的老路,必然造成庞大的一级市场“打新”专业队死灰复燃,上市首日就向二级市场“倒垃圾”,不断获取低市盈率新股的无风险收益,使二级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少,股价越走越低。

为此,有必要参照香港新股发行中倾斜于中小投资者的做法。人手1000股做不到,可恢复按二级市场股票市值进行配售的方法。只要将持有本公司大小非解禁股的账户剔除在外,新股是可以配售得过来的。这样,中小投资者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均在新股发行中得到惠顾,符合“三公”原则。

4、没有对再融资中大机构持有股份的减持价加以限制。目前再融资的股票成了“重灾区”,股价跌破增发价的现象十分普遍,投资者怨声载道。而参与增发的机构往往不计成本地割肉砸盘,将股价越压越低,使二级市场价值中枢不断下移,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随后大机构再“海底捞月”。

鉴此,有必要参照大股东和高管在解禁后两年内,若股价跌破发行价,则推迟解禁的做法,规定,若跌破增发价,机构持有的定向增发股的解禁期也应推迟半年。

5,没有对扩容节奏进行量化的管理。中国股市连年熊冠全球、12年涨幅为负的另一个罪魁祸首,便是扩容大跃进。在人均GDP居世界95位的情况下,股市市值规模却居世界第二,股市的保证金只剩6200亿,供严重大于求。即使新股至今已停发8个月,股市依然原地踏步(去年10月停发新股的位置2102点,现在仍是2162点)。

然而,现新股改革方案,非但没有对股市如何扩资的具体措施,没有“扩容的节奏应充分考虑市场承受力”的表述,反而一味强调了市场化发行上市。证监会只管向上市公司发批文,上市公司可在12个月内自行选择上市时间。这势必造成大批上市公司为防止业绩下滑,防止二级市场低迷而扎堆抢先上市,造成二级市场扩容的巨大压力。而证监会却可轻描淡写地把扩容大跃进的责任推给上市公司,仍然无法改变中国股市“圈钱市”的本质。

为此,新股改革方案中,必须强调对扩容规模与市场存量资金的科学的量化管理,扩容节奏与市场承受力的统一。并且,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有必要半年一预告新股扩容规模,让投资者心中有数,作出合理的投资抉择。

我认为,如果不解决这五大缺陷,那么,所谓的新股发行改革,只是局部修补的改良主义,是“带病重启”,“中国梦”很有可能成为“白日梦”。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志林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