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动态
书画:从投资型向收藏型转化
陶如让:书法需要厚实的文化支撑
3上一篇 2013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陶如让:书法需要厚实的文化支撑

周玉冰
陶如让作品
 

当下,学习书法、交流书艺的人很多,不仅仅是书法家,许多企业家、官员也对书法这门艺术感兴趣,纷纷拜师学艺。那么,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如何成为大书法家呢?记者为此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陶如让先生。

晚清安徽书法四家竞秀

晚清时期,安徽书法主要有四家,一是体现中原文化特有的气势豪迈的皖北书风,其领军人物是梁巘;二是体现灵秀而不失沉着的皖南书风,其领军人物是包世臣;三是体现风流韵致、以帖学正脉的皖中书风,领军人物是姚鼐;四是体现古朴、雄浑朴茂的碑学正统,其领军人物是邓石如,继其衣钵的是包安吴。

合肥书法史上,流传最久、影响最深的当属邓石如一脉的包安吴书风,并且传承有序,如果划分断代排序的话:沈石翁是第一代,刘泽源、张子开、张琴襄等为第二代,第三代则有葛介屏、陶南华、石克士、童雪鸿等,第四代的书家有陶如让、许云瑞、王宏坤、葛茂森等人。

陶如让是陶南华的儿子。很小的时候,父亲陶南华写字,他在旁边磨墨,接受书法的熏陶。“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重要。”陶如让说,正是家学渊源和安徽厚重的文化让他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

书法离不开学养支撑

陶如让的书法古朴秀雅、趣味隽永。他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喜爱的不仅仅是书法,还有文学、美学。大学毕业时一篇《释雅致——工艺美术审美问题浅谈》就发表在有影响的《文艺报》上,老舍看到后,亲自打电话约见他。他随后参与创建中央工艺美院,不仅教授书法,还讲授古典文学、外文、文艺理论等课程。

中央工艺美院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授课的老一辈艺术家中,美术方面有吴冠中、张光宇、张仃等人,书法上则是陈叔亮、陶如让等人。那时,学校的海报、学生的毕业证书、对外交往的书法礼品基本上都是由陶如让完成。丰厚的学养让他秉性内敛温良,不求闻达,不事张扬,潜心于学术研究和专业操练。他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书法家,不仅仅是需要笔墨技巧,学养更重要,需要毕生精力去学习。”

陶如让还曾担任国家级重点期刊《装饰》杂志、《雕塑》杂志主编等职。他培养了许多弟子,比如,丁韶光、王成喜、韩美林等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安徽的书画家他更是倾情熏陶,安徽书协副主席方绍武、美协副主席朱秀坤、原安徽轻工研究所所长郑华宗、淮王鱼画创始人童文和都是陶门弟子。他告诫说:“安徽文化很厚重,安徽本土的书画家一定要汲取博大的徽文化,再融入自己个性与才情去创作,才能在艺术大道上行走很远。”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