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请“骂” 广纳民意还是华丽舞台剧?
暑假补课几时休?
非常道
“打电话发短信” 与常回家未必一样
“歧视性就业难”还要走多远?
3上一篇 2013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歧视性就业难”还要走多远?
时事乱炖
 

欧木华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遭遇所谓“最难就业季”。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中的普通院校毕业生,在整个就业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是受冲击最大的一部分群体。这部分庞大群体的就业受到“985”、“211”高校毕业生以及中职毕业生的双重挤压。(7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歧视性就业难在过去主要是歧视女大学生,而现在,用人单位的歧视性选择愈演愈烈。一些用人单位非“211”、“985”大学学生不录用,有些用人单位更为超前,不管什么岗位,一律只招研究生,甚至于个别城市的城管部门,也把眼光局限于研究生。这种只惟高学历、只惟名牌大学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歧视性就业行为。

歧视性就业难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让普通大学生有一种被抛弃感,甚至认为上大学是上当受骗了,这令人心痛。

社会上曾经把就业难归结于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有人建议大学生就业时应放低姿态。现实中,“零薪酬就业”都出现了,还要怎么放低姿态?与就业者的焦虑相对的,则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约束。

消除歧视还需要就业保障部门、劳动部门更有作为,也要完善《就业促进法》。不管专业是否对口,只看是否有硕士学历、名牌大学学历,这种歧视和偏见该停止了。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