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院士“打点2300万”让人浮想联翩
垄断寡头何时能 遭遇“苹果危机”
农民工不能只在城市的天空盘旋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3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参评院士“打点2300万”让人浮想联翩

济日平
 

9月10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涉嫌受贿4755万元的案件,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他有“高铁梦”,还有一个“院士梦”——这个梦想成为张曙光跌入深渊的最大诱因,他为此先后受贿2300万元,均与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有关。至于他到底如何在参评过程中进行“打点”,目前还不得而知。(9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张曙光参选院士曾“打点”过2300万元,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比如院士评选,行贿受贿是不是一种“潜规则”?张曙光参选院士“打点”2300万元,均未如愿,见证院士评选有其透明度和公正性,但并不佐证就是清澈如水。按照常识推理,洞察张曙光“打点”2300万元参评院士“这滴水”,或多或少能映照出院士评选之弊病——靠“打点”才能成为院士候选人或当选,张曙光不是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

由此,我们还联想到,“烟草院士”当选院士,任凭舆论如何质疑,都无法撼动其毫毛;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却入选美国“双料”院士;炮轰科研“潜规则”的饶毅的“意外”落选等等,这些是否也能佐证院士评选“掺水”呢?对此,我们也只能意会了。

继续浮想联翩下去,院士桂冠,作为中国的“最高学术荣誉”,尚藏污纳垢,甚至靠关系、靠“打点”才能入围、当选。那么,像诸如“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学者”的评选呢?像一些科研、学术等项目的争取,资金的拨付,是否也要靠“打点”?再或是,像各类职称的评定,是否也要钱物当“开路先锋”?反正,媒体不断曝光的学术腐败,或许就是答案。

学术,应该是最纯粹、最讲科学的,如今却在金钱的掺杂中,被玷污得乌烟瘴气、伤痕累累,公信力跌倒在地,最该汗颜、最该反省的,是人心,然后才是扎紧制度的篱笆,织就监督这张网。知识分子,应该有骨气与傲气,甘当社会道德的楷模、诚信守法的引领。这一点,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不能改变。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