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妈妈”十年温情感化失足少年
2013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法官妈妈”十年温情感化失足少年
——记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法官 赵玲
 

她没有惊天壮举,却用缕缕爱心温暖了高墙内孩子的心;她没有显赫的业绩,却为失足少年筑起了爱的长堤。她就是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法官,被称为“法官妈妈”的赵玲。

作为一名从事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已达十余年的女法官,她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00余例,涉案未成年人560多人,帮教失足少年170余人。她先后被评为合肥市十大“最美妈妈”,合肥市第七届“十大杰出母亲”,合肥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合肥“妈妈法庭”的一员。

法官妈妈 :用爱心拯救“迷途羔羊”

十年前,一名16岁少年,绑架杀害6岁男童并勒索8万元,被合肥中院判处无期徒刑。因缺少家庭温暖走上犯罪道路的这名少年,判刑后他眼神充满仇恨,办案女法官赵玲10年来用爱心温暖了他。非亲非故的两个人经过无数次的通信结成了堪比母子的情缘。

2002年11月,16岁肖石(化名)的爸爸已经去世6年,姐姐已离家出走,妈妈改嫁了好几次。他找到妈妈的新家——肥东县一个乡村。住了一段时间后,打听到村里小杰家很有钱,在某天下午,肖石把小杰叫到自家后院,让他跳进早已挖好的坑将其杀害。案件宣判后,赵玲就来到安徽省未管所回访肖石。正是这次回访,赵玲和蔼的面容,入情入理的劝解,让肖石冰冷、愤恨的心开始融化。

从此以后,赵玲不仅多次到省未管所探望肖石,还跟肖石通信。赵玲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改变了对法院,对法官甚至对社会的看法,信中的称谓,也从庭长、法官、赵玲阿姨变成了“赵姨”。这些细微的变化,反映出一个回头浪子对法官的信任和尊重。而从肖石写给赵玲的信中也可以看出他改过自新的心路历程。

庭后回访:为少年犯耕耘“心灵绿洲”

阿兰来自四川省边远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犯罪时刚满16周岁,由于家境十分贫困,本想利用假期为家中减轻点负担,没想到受到当地“阿妈”的利用,走上了贩毒的道路,而孩子到被抓才知这是犯罪。

考虑到阿兰的实际情况,犯罪时又刚刚满16周岁,赵玲在审理这起案件时,曾给四川当地司法局发了一份司法建议函,希望能对阿兰适用缓刑。但当地反馈的结果是,当地利用未成年人贩毒现象猖獗,不建议适用缓刑。谈起这些,这个法与情并存于心的“最美妈妈”颇感无奈。这个孩子服刑一年多来,赵玲总是觉得心里多了一份牵挂,得知阿兰生病住院,她特地去超市买了奶粉、书籍及生活日用品和庭里的同事一起去慰问看望。

这久违的温暖让这个孩子深受感动。赵玲亲抚着阿兰的头,“现在知道贩毒是不好的事情,走出社会就不能再做了,在这里,更要好好的改造。”临走时,赵玲还一再嘱咐阿兰要养好身体,认真改造,争取早日获得自由。

QQ帮教:“问题少年”的“法官朋友”

“为了明天”,是一个失足少年帮教QQ群,特别针对那些被判处缓刑的失足少年,赵玲别出心裁地想到利用QQ进行帮教,希望这些迷途的孩子敞开内心世界。

某日,赵玲在QQ群上和一个判处缓刑的少年犯谈心,男孩泄气地说,“我没念过什么书,即使认识到了错误也找不到合适工作,我该如何走好明天的路呢?”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少年”,赵玲了解到,这些失足少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少来自于特殊家庭,成长中缺少关爱,走上歧途后社会对他们的偏见让其更加难以立足,很多孩子再一次走上了犯罪道路。

化责任为动力,赵玲除了日常在QQ群对这些失足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答疑解惑外,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在QQ平台共享了学习资料、励志故事……同时,她还紧跟着年轻人的步伐,开辟了微博、微信群,不时与青少年朋友及家长进行互动……就这样,利用这些网络交流新平台,她成为了“问题少年”的“法官朋友”。

“划亮一根火柴,就能照亮一片黑暗”说起一个个涉少犯罪,这位有着16年审判经验的女法官就像熟悉自己手上的每条掌纹。一句句带着母爱的话语,一封封书信,一次次回访或探视,伴随着她的日常工作,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魏晓晓 陶庆 记者 雷强文/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