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下的美丽
江淮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源头之一
下一篇4 2013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笔尖下的美丽

张亚琴
巴蜀符号,有专家称这可能是二千多年前的一种拼音文
 

下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进行最后的决赛。

从入夏以来,这个节目的红火引发了很多争议,但不容质疑的是,它让公众的注意力又一次聚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来。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这种笔尖下的美丽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现今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而每一次的变革,都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般说来,中国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这七种字体也被史学家称为 “汉字七体”。

有人不同意甲骨文是汉字起源的说法,认为在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是陶文。因为目前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

汉字的第一次变革出现在西周后期。而推动变革的是一个叫史籀的周宣王时期太史。

西周时期很重视教育,小孩八岁就要进学校认字,但至于怎么写,就随便你了,比如跳舞的“舞”字,有的人就造一个人在跳舞的字,有的人就造几个人在跳舞的字,有很多种写法。史籀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很不好办,一个国家文字都不成规矩,万一你造的字别人认不得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发明了一种叫“大篆”的字,把一些不能普及的字丢弃,把一个字的多种写法聚合成一个字,并遵循一定规则,他还把自己造的字做成一部书,叫《史篇》。

身为中国人,就应该懂中文字,但是你又认得多少个?有网民在网上搞“最难汉字”评选活动,选出21个一般人不认识的生字候选,个个令人摸不着头脑。不仅如此,到目前为止,从各地的考古成果来看,我们也还有许多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和符号。

安徽的刻画符号也算在其中,在蚌埠双墩遗址和蒙城的尉迟寺遗址上,古老的刻画符号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被认为是汉字的起源之一。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